:::
大專生科技部計畫
申請計劃年
|
學生姓名
|
指導教師
|
計劃名稱
|
計劃編號
|
89
|
林書萍
|
蔡欣欣
|
由<嬌紅記>試探明傳奇中「誤會」技巧的運用表現
|
89-2815-C-004-033R-H
|
92
|
陳禹齊
|
丁敏
|
國中國文教學與生命教育理念統整之研究
|
92-2815-C-004-005-H
|
92
|
廖宣懿
|
劉又銘
|
「『理一分殊之意義及其應用』─以朱熹、羅欽順、劉述先的詮釋為例」
|
92-2815-C-004-013-H
|
93
|
林淑慧
|
陳芳明
|
姚一葦與台灣現代文學批評之建立
|
93-2815-C-004-006-H
|
93
|
陳孟君
|
黃慶聲
|
余華九○年代三部長篇小說的暴力本質
|
93-2815-C-004-007-H
|
93
|
林世賢
|
林啟屏
|
從《荀子》之〈天論〉、〈禮論〉、〈解蔽〉、〈性惡〉諸篇中試論荀子天道觀與人性論之關係
|
93-2815-C-004-016-H
|
94
|
邱怡瑄
|
侯雅文
|
論東坡詞中夢詞的箋釋方法
|
94-2815-C-004-012-H
|
96
|
楊舒雲
|
林啟屏
|
中唐心性之學成立過程的考察——以《中庸》的「經典化」為例
|
96-2815-C-004-002-H
|
98
|
盧啟聰
|
車行健
|
朱熹對《詩序》的態度──以《詩集傳》及《詩序辨說》為中心的研究
|
98-2815-C-004-010-H
|
98
|
何函栴
|
陳伯适
|
《周易》圖式的黑與白─從來氏易圖探討其時間觀內涵
|
98-2815-C-004-011-H
|
98
|
王雯麗
|
高莉芬
|
傳世文獻中羿與嫦娥、洛嬪、玄妻之關係比較分析
|
98-2815-C-004-012-H
|
99 | 楊子萱 | 王曉丹(法科所) | 傳統道德與現代法律:法社會學的觀察 | 99-2815-C-004-013-H |
100 | 林雅雯 | 陳逢源 | 理學與心學之爭--豐坊偽作《石經大學》的影響及其意義 | 100-2815-C-004-033-H |
100 | 徐偉軒 | 車行健 | 以史証詩或附會書史--《毛詩序》對詩篇歷史詮釋的檢討 | 100-2815-C-004-034-H |
100 | 游勝輝 | 黃偉倫 | 陶淵明的詩歌張力美學--以《飲酒》二十首為中心 | 100-2815-C-004-035-H |
100 | 陳柏言 | 廖棟樑 | 教化形式的轉變--以蕭雲從《天問圖》的教化態度為中心 | 100-2815-C-004-036-H |
100 | 黃璿璋 | 高莉芬 | 性別與神話 董啟章跨性別小說中的神話及其象徵研究 | 100-2815-C-004-037-H |
101 | 華泓嘉 | 高莉芬 | 漢代樂府郊祀歌詩研究 | 101-2815-C-004-044-H |
101 | 熊信淵 | 高桂惠 | 積極的旁觀者:以〈街頭寫真〉專欄(1935-1936)重看楊守愚的文學史定位 | 101-2815-C-004-045-H |
101 | 郭頌華 | 陳婉真 | 探討國民中學教師對心理師駐校服務之期待與需求 | 101-2815-C-004-045-H |
102 | 張育騰 | 高桂惠 | 從「太史公曰」到「未竟之域」──《聊齋誌異》「異史氏曰」探析 | 102-2815--004-041-H |
102 | 洪啟軒 | 楊明璋 | 以魔術再現中華商場──吳明益小說的文學地圖 | 102-2815-C-004-042-H |
102 | 高若凡 | 陳逢源 | 從《四書講義》與《大義覺迷錄》、《駁呂留良四書講義》華夷之辯,探討清初帝王文化策略的思考 | 102-2815-C-004-040-H |
102 | 莊崇暉 | 蘇蘅(新聞系) | 論社會企業媒體的新聞議題設定能力-以《新頭殼》、《上下游》為例 | 102-2815-C-004-012-H |
102 | 陳宥廷 | 湯京平(政治系) | 知識經濟與農業轉型─從田尾鄉花卉產銷班看基層產銷組織的制度發展 | 102-2815-C-004-024-H |
103 | 謝宜安 | 高桂惠 | 偷聽與轉述──《醒世姻緣傳》女性言說之探析 |
103-2815-C-004-027-H |
103 | 魏家璿 | 車行健 | 論「孔子問禮於老聃」說的流傳、真偽及意義 | 103-2815-C-004-026-H |
104 | 李語桐 | 曾守正 | 製作悲劇英雄項羽:《史記》的歷史敘述與隱喻 | 104-2815-C-004-050-H |
104 | 葉薔 | 陳英傑 | 《文心雕龍》「言不盡意」觀念析論 | 104-2815-C-004-049-H |
104 | 蔡佳甄 | 廖棟樑 | 英雄的歷劫與回歸——屈原與撒旦 | 104-2815-C-004-048-H |
104 | 黃彥瑄 | 高莉芬 | 台灣神農神話信仰研究—以士林神農宮為主的探討 | 104-2815-C-004-047-H |
104 | 黎秉一 | 陳逢源 | 救世新教《大學證釋》對《大學章句》的繼承與開展——以「四綱領」為中心的探討 | 104-2815-C-004-046-H |
104 | 李昀 | 林宏明 | 《甲骨文合集》所收摹本新見著錄及釋文研究 | 104-2815-C-004-045-H |
104 | 張浥雯 | 陳芳明 | 從北都到南都─蘇偉貞的地景書寫與身分認同 | 104-2815-C-004-052-H |
105 | 黃子玲 | 車行健 | 試探皇侃《論語義疏》中聖人與道之關 聯性──以玄學思維發展的詮釋向度為 進路 | 105-2815-C-004- 012-H |
105 | 呂俊葳 | 涂艷秋 | 「高僧」的另一面向:以支道林為例 | 105-2815-C-004- 013-H |
105 | 李懿晟 | 高振宏 | 台灣民間信仰中《封神演義》人物探考 ──以李靖與黃飛虎為例 | 105-2815-C-004- 014-H |
105 | 王韻涵 | 林桂如 | 從《剪燈新話句解》論《剪燈新話》在 江戶時代之傳播 | 105-2815-C-004- 015-H |
105 | 簡香靜 | 廖棟樑 | 線條與肢體:《楚辭.九歌》視覺材料 的具象化 | 105-2815-C-004- 016-H |
106 | 陳昶融 | 林桂如 | 朝鮮漢文小說中的戰爭與夢──以〈達川夢遊錄〉為中心 | 106-2813-C-004-007-H |
107 | 謝忠晟 | 林宏明 | 殷墟甲骨文龜甲納藏類刻辭研究 | 107-2813-C-004-026-H |
107 | 翁嘉瑩 | 黃厚銘(社會學系) | 電競作為運動如何可能 | (註銷執行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