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
姓名 | 劉又銘 |
---|---|
直撥電話 |   |
校內分機 | 88046 |
個人網站 |   |
類別 | 專任 |
---|---|
職稱 | 教授 |
研究專長 | 中國哲學史、荀學哲學史、明清自然氣本論、大學思想詮釋史、當代新荀學 |
個人著作
- 期刊論文
- 劉又銘*, 2013.03, '徐幹的哲學典範及其荀學性格, ' 邯鄲學院學報, Vol.23, No.1, pp.34-40.(*為通訊作者)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*, 2012.09, '中庸思想:荀學進路的詮釋, ' 國學學刊, Vol.0, No.15, pp.79-88.(*為通訊作者)
- 劉又銘, 2011.05, '明清儒家自然氣本論的哲學典範, ' 中國儒學, No.6, pp.153-178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9.07, '明清儒家自然氣本論的哲學典範, '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, No.22, pp.1-36.(THCI)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9.07, '馬浮的哲學典範及其定位, '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, Vol.31, No.3, pp.99-105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8.12, '當代新荀學的基本理念, ' 儒林, No.4, pp.4-13.
- 劉又銘, 2008.07, 'Naturalistic Chi(Qi)-Based Philosophy as a Foundation of Chi(Qi) Theory of Communication, ' CHINA MEDIA RESEARCH, Vol.4:3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7.12, '明清自然氣本論者的論語詮釋, '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, Vol.4, No.2, pp.107-146.
- 劉又銘, 2007.03, '合中有分──荀子、董仲舒天人關係論新詮, '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, No.2, pp.27-50.
- 劉又銘, 2006.12, '荀子的哲學典範及其在後代的變遷轉移, '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《漢學研究集刊》, No.3, pp.33-54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5.12, '吳廷翰的自然氣本論, ' 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, No.5, pp.19-58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1999.08, '易經同人卦大同思想的現代詮釋, ' 中華學苑, No.53, pp.189-201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1999.02, '易經卦爻辭疑義釋例--義理派詮釋的一個新嘗試, ' 中華學苑, No.52, pp.97-112.
- 劉又銘, 1998.09, '易卦義理詮釋新論——以小畜履卦為例, ' 孔孟月刊, Vol.37, No.1, pp.5-13.
- 劉又銘, 1997.01, '顧炎武「以情為本」的心性論, ' 中華學苑, No.49, pp.79-96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1993.03, '近思錄的編纂, ' 中華學苑, No.43, pp.143-169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1992.09, '周禮官聯辨義, ' 孔孟學報, No.64, pp.53-63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1990.12, '純象聲注音符號代碼──倚天式注音輸入法的新突破, ' 第三波, No.1990.12, pp.114-120.
- 劉又銘, 1986.05, '余英時「人類創造文明的兩重精神」商榷, ' 孔孟月刊, Vol.24, No.9, pp.35-37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1985.06, '馬浮生平與成學歷程考述, ' 中華學苑, No.31, pp.267-292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1982.09, '左傳天火人火義例辨, ' (政治大學)研究生, No.21.
- 劉又銘, 1982.09, '杜預的春秋學, ' 孔孟月刊, Vol.21, No.1, pp.11-21.
- 劉又銘, 1982.03, '孟子的「何必曰利﹖」, ' 孔孟月刊, Vol.20, No.7, pp.20-22.
- 劉又銘*, 2013.03, '徐幹的哲學典範及其荀學性格, ' 邯鄲學院學報, Vol.23, No.1, pp.34-40.(*為通訊作者)
- 會議論文
- 劉又銘*, 2013.01, '徐幹的哲學典範及其荀學性格, ' 荀子思想的地位與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, 邯鄲學院.(*為通訊作者)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*, 2012.09, '中庸思想:荀學進路的詮釋, ' 國際四書學學術研討會, 中國.(*為通訊作者)
- 劉又銘, 2008.11, '馬浮的哲學典範及其定位, ' 紀念馬一浮先生誕辰125週年暨國際學術研討會, 浙江省文史研究館、杭州師範大學.
參考連結
- Liu, Yu-Ming, 2008.02, '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Naturalistic Chi-based Philosophy and the Dialectics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, ' WSCA 79th Annual Convention: Engaging Through Service, WSCA (Western States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).(SSCI)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7.12, '儒家哲學的重建──當代新荀學的進路, ' 「國際儒學論壇2007:儒家文化與經濟發展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(北京)中國人民大學暨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主辦.
- 劉又銘, 2007.08, '當代新荀學的基本理念, ' 「儒學全球論壇2007:荀子思想的當代價值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山東大學儒學研究中心.
- 劉又銘, 2007.06, '明清自然氣本論者的論語詮釋, ' 「東亞論語學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臺大「東亞經典與文化」研究計畫.
- 劉又銘, 2006.11, '明清儒家自然氣本論的哲學典範, ' 『體知與儒學』學術研討會, (台北)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協會中華民國分會、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聯合主辦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6.02, '論荀子的哲學典範及其流變, ' 荀子研究的回顧與開創國際學術研討會, 國科會國際合作處贊助、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主辦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5.11, '荀學哲學史的新視野, ' 荀子研究的回顧與開創系列研討會第一、二次會議聯合會,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、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5.10, '合中有分─荀子、董仲舒天人關係論新詮, ' 第二屆「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:文本、對話與詮釋」學術研討會, 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5.04, '〈大學〉思想的歷史變遷, ' 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(臺北︰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,2005), 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, pp.4-39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4.11, '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, ' 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際學術研討會, 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2001.10, '從"蘊謂"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, ' 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,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.
- 劉又銘, 1998.12, '易經同人卦大同思想的現代詮釋, ' 兩岸青年學者論壇:人文與中華文化學術研討會, 中華青年交流協會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1995.11, '顧炎武以氣為本的宇宙觀, ' 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,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, 1995.11, '顧炎武以氣為本的宇宙觀, ' 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,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.
參考連結
- 劉又銘*, 2013.01, '徐幹的哲學典範及其荀學性格, ' 荀子思想的地位與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, 邯鄲學院.(*為通訊作者)
- 專書
- 專書篇章
- 研究報告
年度 | 計畫名稱 | 參與人 | 擔任之工作 | 計畫時間 | 補助/委託機構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94 | 明清自然氣本論的哲學典範 | 劉又銘 | 計畫主持人 | 2005年08月 ~ 2006年10月 | 科技部 |
92 | 吳廷翰的氣本論 | 劉又銘 | 計畫主持人 | 2003年08月 ~ 2004年10月 |   |
得獎年度 | 獎項名稱 | 頒獎單位 |
---|---|---|
103 | 資深優良教師 (30年) | 國立政治大學 |
100 | 國立政治大學優良導師 | 國立政治大學 |
94 | 二等服務獎章 | 政治大學 |
93 | 資深優良教師 (20年) | 國立政治大學 |
84 | 三等服務獎章 | 政治大學 |
得獎年度 | 獎項名稱 | 頒獎單位 |
---|---|---|
89 |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| 科技部(國科會) |
85 |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| 科技部(國科會) |
83 |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| 科技部(國科會) |
82 |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| 科技部(國科會) |
81 |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| 科技部(國科會) |
國別/學校名稱 | 系所 | 教育程度 |
---|---|---|
/國立政治大學 | (中)國文學系 | 博士 |
/國立政治大學 | (中)國文學系 | 碩士 |
/國立成功大學 | 工程科學系 | 學士 |
職稱 | 部門/系所 | 擔任職務 | 起迄年月 |
---|---|---|---|
教授 |   |   | 2016年08月 ~ |
教授 |   |   | 2013年02月 ~ 2016年02月 |
教授 |   |   | 2008年08月 ~ 2012年08月 |
教授 |   |   | 2000年08月 ~ 2007年08月 |
副教授 |   |   | 1992年08月 ~ 2000年08月 |
講師 |   |   | 1986年08月 ~ 1992年08月 |
助教 |   |   | 1984年08月 ~ 1986年08月 |
職稱 | 部門/系所 | 擔任職務 | 起迄年月 |
---|
服務機關 | 職稱 | 部門/系所 | 擔任職務 | 起迄年月 |
---|
本網站著作權屬於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,請詳見使用規則。
電話:研究部886-2-2938-7041 大學部886-2-2939-3091轉62301~62303 傳真:886-2-2939-3834
地址:116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百年樓後棟3樓
E-Mail:nccuchi@nccu.edu.tw
|
聯絡我們
|
RulingDigital 銳綸數位建置
建議使用 Firefox 3.0 或 IE 6.0,並將螢幕解析度設定為 1024*768,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
瀏覽人數: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