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/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最新消息

首頁 / 最新消息
::: :::
日期:2024-11-08

2024 王夢鷗教授系列學術講座 

主講人:楊儒賓教授
(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教授,中研院院士)

楊儒賓教授,身兼學術與人文價值的守護者,在臺灣社會思潮湧動時,以儒學深度解析現代精神,提醒我們「人的精神內涵並非 AI 可取代」。他的學術造詣廣泛,從《1949 禮讚》刻劃儒學融合的文化圖像,到深掘儒學的多元面向,楊教授無疑為現代儒學開闢了全新視角。此次講座,我們有幸邀請楊教授與一流學者一同探討儒學中的情感教育、詩教與抒情傳統,深度啟發在場聽眾。

地點: 政治大學百年樓中文系會議室 330309
時間: 15:10 - 17:00

報名連結:https://reurl.cc/6dWL5Z


▲活動日程

12 月 3 日(週二)孔子詩教:詩無邪與仁學
主持人:陳逢源教授
介紹儒家詩教的核心思想「詩無邪」,探討情感與詩性的結合,如何透過詩教育提升仁學修養。

12 月 10 日(週二)抒情論與形氣論
主持人:林啓屏教授
探討詩歌創作中「形氣」與「性情」的互補關係,從古今詩論的視角揭示人性的全面甦醒。

12 月 17 日(週二)屈原為什麼抒情
主持人:廖棟樑教授
分析屈原作品中的抒情傳統,解讀其情感表達背後的哲學意涵,展現其在詩史與思想史中的重要性。

**註:**前 50 名報到者可獲得精緻小點,點心將於講座結束後發送,場地不開放飲食。

誠摯邀請您蒞臨,共同感受儒學的情感力量,體悟詩教的深刻智慧!

 

▲場次講綱:

一、2024年12月3日(二)

題目:孔子詩教:詩無邪與仁學

綱要:孔子以《六藝》設教,《六藝》當中,《詩經》是情性之書,與儒家性情之教關係最密切。儒家真正的詩教由孔子提出,《論語》一書的「詩無邪」及「興觀群怨」之說即為詩教的核心。本文指出四個「可以」的「興觀群怨」分別指向詩具有的生命動力學、風土政治學、共同體精神以及政治批判學,四「可以」則是工夫論的四個內涵。興觀群怨的題材指向了人性喜努哀樂的全幅情感展現,也指向了生活世界是非善惡的全幅內容,詩綰結了人性與世界。但人性與世界的各種內容一旦進入詩的形式之框架,它們即由法變為法位,情的感性性質變為情的詩性性質。詩透過了讀者閱讀行為的辯證,現實世界的正邪題材要變為詩的透明性的正邪題材。邪不但變為無邪,而且閱讀效果之無邪要包含詩歌原始題材的邪性基礎上。

儒家性情之教的前提是情性一體,情既是人性的現實內容,也是生活世界的濃縮。對於詩的賞玩即是對於情的昇華轉化,由情性而性情,仁學的情感教育經由詩教的管道鋪陳開來,詩教論詩之至極,有三無五至,它終究也會進入天道性命之說的領域。

 

二、2024年12月10日(二)

題目:抒情論與形氣論

綱要:論及詩的發生,緣情之說與氣性之說乃兩大敘述;論及詩教之基礎,情正與養氣也是兩種重要的敘述。1949之後,抒情之說成為海外中國詩論的一大主張。然作為抒情說主要源頭之一的陳世驤之說,其重要文章論及詩的創作主體時,其論點與其說是抒情主體,不如說更像形氣主體。本文認為性情說與形氣說當視為完整詩論的相互補充。在形―氣―神的主體觀下,藝術創作的根源會推至身心之際、主客之際的氣化層次,它出自主體深層的氣化性、感通性。此義見之於《莊子‧養生主》與曹丕《典論》。然而情作為形氣主體的主要屬性,道始於情,它帶有率氣、生氣的作用,情意一體的作用呼應了主體的社會性與歷史性。此義見之於《詩‧大序》。完整的詩教是人性的全面甦醒,乃成人之教,它築基於既含情復含氣的形氣主體之上。

 

三、2024年12月17日(二)

題目:屈原為什麼抒情

綱要:「抒情」一詞出自屈原作品,此詞語在屈賦中的意義和今日所用lyric之譯語的「抒情」,語意相當。屈賦不但為中國的抒情傳統奠下了基礎,也立下了標準。他的作品還反映了戰國中期以後有關「性」、「情」關係的爭辯史,屈原支持一種表現理論的性情論。他的立場和戰國儒家(尤其是子思學派)的觀點較接近,由於他在楚國活動的時間,子思學派的思想在楚都很流行,屈原很自覺地將個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認知結合在一起,並透過詩歌表達出來。《屈賦》可視為戰國性情論的結晶,其作品兼具思想史與文學史意義。

 

 

back to top
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