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政大思源基金贊助、中文系主辦之「2021孝雅人文講座」,於11月12日上午假百年樓國際會議廳舉行。首場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院士演講「從『哈佛瑣記』至『學人側影』」。潘思源先生在開場時鼓勵與會同學堅持不懈,專注投入有興趣、有意義的事物。「孝雅人文講座」預計每學期舉辦三~四場,邀請知名學者現身說法,以其給予政大同學更多思維上的啟發。
本場主持人中文系退休張雙英教授進行了精采的開場,提及自身與黃進興教授有數個共通點,曾與黃教授的指導老師史華慈(Benjamin I. Schwartz)教授晤談而有所啟發,個人也受《哈佛瑣記》深遠的影響。黃教授以幽默平和的語調論及《哈佛瑣記》的書寫歷程與趣聞,因以太太的名字「吳詠慧」屬名,讓黃教授錯失了獲得不少版稅的機會,也分享了因署名「吳詠慧」而被慕名而來的讀者寫信邀約的趣聞。《哈佛瑣記》有十幾種版本,以黃教授至美國哈佛留學之求學經歷為題,對當時學子影響甚鉅,帶動了出國留學之風潮。接著,黃教授談到《哈佛瑣記》的寫作背景,當時1983年從美國留學回台,因緣際會下受邀撰寫報紙副刊文章,而後因讀者反應熱烈而集結成冊。
在哈佛學習歷程中,黃教授有幸身處哈佛的黃金時代,當時名師如雲,許多教科書級的偉大思想家仍在哈佛授課。黃教授也以「殉道」似的求學精神,氣勢如虹地克服原本難以早起的習慣,為了能吸收偉大學者的知識,將自己的時間排滿,並旁聽不同領域的大師課程。其中,黃教授分享最仰慕的為《正義論》(A Theory of Justice)的作者羅爾斯教授(John Rawls),其講課內容較為艱澀,Rawls教授會一邊思考、一邊上課,對於聽講者挑戰較大。不過,當其他課程談到《正義論》時,授課老師請同學們直接到隔壁聽羅爾斯教授的課程,也顯示同事對羅爾斯教授的敬重。
黃教授回顧學術生涯,十分感念恩師余英時先生。黃教授因擔任中研院行政職,業務繁重以致學術研究受到影響,余先生則鼓勵黃教授,既已具備一定學術影響力,應把重心放在栽培年輕人。黃教授也談到當時在中國大陸進行孔廟的田野調查與相關研究時,身旁許多人直接勸退,但余英時先生不置可否,給予黃教授研究的空間。因老師當時的默許,進而造就了今日黃教授有關孔廟的精采研究,是黃教授始料未及的。
講座尾聲,與會同學向黃教授請益:「台灣與國外的研究所學習環境與氛圍有何差異?」黃教授鼓勵同學們把中文底子打好之後,再至西方文化語境中學習浸泡,才能成一家之言,若是失去中華文化的根柢,則容易被西方理論帶跑。西方思潮文化十年一大變,我們的研究優勢在於紮根中華文化,使用理論概念、方法,並從中挑選適合的材料,研究才能走得長遠。黃教授以老師余英時先生為例,因擁有不輟的活水源頭,使得學術能量充沛、著作等身。最後,黃教授談到一位學者應擁有深厚的學術基礎、做學問的訣竅,以及宏觀的學術想像,再加上一點運氣與緣分;並鼓勵為學應如同金字塔,擁有廣闊的基礎,才能抵達不一樣的學術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