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請年 |
學生姓名 |
指導教師 |
計劃名稱 |
計劃編號 |
89 |
林書萍 |
蔡欣欣 |
由<嬌紅記>試探明傳奇中「誤會」技巧的運用表現 |
89-2815-C-004-033R-H |
92 |
陳禹齊 |
丁敏 |
國中國文教學與生命教育理念統整之研究 |
92-2815-C-004-005-H |
92 |
廖宣懿 |
劉又銘 |
「『理一分殊之意義及其應用』─以朱熹、羅欽順、劉述先的詮釋為例」 |
92-2815-C-004-013-H |
93 |
林淑慧 |
陳芳明 |
姚一葦與台灣現代文學批評之建立 |
93-2815-C-004-006-H |
93 |
陳孟君 |
黃慶聲 |
余華九○年代三部長篇小說的暴力本質 |
93-2815-C-004-007-H |
93 |
林世賢 |
林啟屏 |
從《荀子》之〈天論〉、〈禮論〉、〈解蔽〉、〈性惡〉諸篇中試論荀子天道觀與人性論之關係 |
93-2815-C-004-016-H |
94 |
邱怡瑄 |
侯雅文 |
論東坡詞中夢詞的箋釋方法 |
94-2815-C-004-012-H |
96 |
楊舒雲 |
林啟屏 |
中唐心性之學成立過程的考察——以《中庸》的「經典化」為例 |
96-2815-C-004-002-H |
98 |
盧啟聰 |
車行健 |
朱熹對《詩序》的態度──以《詩集傳》及《詩序辨說》為中心的研究 |
98-2815-C-004-010-H |
98 |
何函栴 |
陳伯适 |
《周易》圖式的黑與白─從來氏易圖探討其時間觀內涵 |
98-2815-C-004-011-H |
98 |
王雯麗 |
高莉芬 |
傳世文獻中羿與嫦娥、洛嬪、玄妻之關係比較分析 |
98-2815-C-004-012-H |
99 |
楊子萱 |
王曉丹 (法科所) |
傳統道德與現代法律:法社會學的觀察 |
99-2815-C-004-013-H |
100 |
林雅雯 |
陳逢源 |
理學與心學之爭--豐坊偽作《石經大學》的影響及其意義 |
100-2815-C-004-033-H |
100 |
徐偉軒 |
車行健 |
以史証詩或附會書史--《毛詩序》對詩篇歷史詮釋的檢討 |
100-2815-C-004-034-H |
100 |
游勝輝 |
黃偉倫 |
陶淵明的詩歌張力美學--以《飲酒》二十首為中心 |
100-2815-C-004-035-H |
100 |
陳柏言 |
廖棟樑 |
教化形式的轉變--以蕭雲從《天問圖》的教化態度為中心 |
100-2815-C-004-036-H |
100 |
黃璿璋 |
高莉芬 |
性別與神話 董啟章跨性別小說中的神話及其象徵研究 |
100-2815-C-004-037-H |
101 |
華泓嘉 |
高莉芬 |
漢代樂府郊祀歌詩研究 |
101-2815-C-004-044-H |
101 |
熊信淵 |
高桂惠 |
積極的旁觀者:以〈街頭寫真〉專欄(1935-1936)重看楊守愚的文學史定位 |
101-2815-C-004-045-H |
101 |
郭頌華 |
陳婉真 |
探討國民中學教師對心理師駐校服務之期待與需求 |
101-2815-C-004-045-H |
102 |
張育騰 |
高桂惠 |
從「太史公曰」到「未竟之域」──《聊齋誌異》「異史氏曰」探析 |
102-2815--004-041-H |
102 |
洪啟軒 |
楊明璋 |
以魔術再現中華商場──吳明益小說的文學地圖 |
102-2815-C-004-042-H |
102 |
高若凡 |
陳逢源 |
從《四書講義》與《大義覺迷錄》、《駁呂留良四書講義》華夷之辯,探討清初帝王文化策略的思考 |
102-2815-C-004-040-H |
102 |
莊崇暉 |
蘇蘅 (新聞系) |
論社會企業媒體的新聞議題設定能力-以《新頭殼》、《上下游》為例 |
102-2815-C-004-012-H |
102 |
陳宥廷 |
湯京平 (政治系) |
知識經濟與農業轉型─從田尾鄉花卉產銷班看基層產銷組織的制度發展 |
102-2815-C-004-024-H |
103 |
謝宜安 |
高桂惠 |
偷聽與轉述──《醒世姻緣傳》女性言說之探析 |
103-2815-C-004-027-H |
103 |
魏家璿 |
車行健 |
論「孔子問禮於老聃」說的流傳、真偽及意義 |
103-2815-C-004-026-H |
104 |
李語桐 |
曾守正 |
製作悲劇英雄項羽:《史記》的歷史敘述與隱喻 |
104-2815-C-004-050-H |
104 |
葉薔 |
陳英傑 |
《文心雕龍》「言不盡意」觀念析論 |
104-2815-C-004-049-H |
104 |
蔡佳甄 |
廖棟樑 |
英雄的歷劫與回歸——屈原與撒旦 |
104-2815-C-004-048-H |
104 |
黃彥瑄 |
高莉芬 |
台灣神農神話信仰研究—以士林神農宮為主的探討 |
104-2815-C-004-047-H |
104 |
黎秉一 |
陳逢源 |
救世新教《大學證釋》對《大學章句》的繼承與開展——以「四綱領」為中心的探討 |
104-2815-C-004-046-H |
104 |
李昀 |
林宏明 |
《甲骨文合集》所收摹本新見著錄及釋文研究 |
104-2815-C-004-045-H |
104 |
張浥雯 |
陳芳明 |
從北都到南都─蘇偉貞的地景書寫與身分認同 |
104-2815-C-004-052-H |
105 |
黃子玲 |
車行健 |
試探皇侃《論語義疏》中聖人與道之關 聯性──以玄學思維發展的詮釋向度為 進路 |
105-2815-C-004- 012-H |
105 |
呂俊葳 |
涂艷秋 |
「高僧」的另一面向:以支道林為例 |
105-2815-C-004- 013-H |
105 |
李懿晟 |
高振宏 |
台灣民間信仰中《封神演義》人物探考 ──以李靖與黃飛虎為例 |
105-2815-C-004- 014-H |
105 |
王韻涵 |
林桂如 |
從《剪燈新話句解》論《剪燈新話》在 江戶時代之傳播 |
105-2815-C-004- 015-H |
105 |
簡香靜 |
廖棟樑 |
線條與肢體:《楚辭.九歌》視覺材料 的具象化 |
105-2815-C-004- 016-H |
106 |
陳昶融 |
林桂如 |
朝鮮漢文小說中的戰爭與夢──以〈達川夢遊錄〉為中心 |
106-2813-C-004-007-H |
107 |
謝忠晟 |
林宏明 |
殷墟甲骨文龜甲納藏類刻辭研究 |
107-2813-C-004-026-H |
107 |
翁嘉瑩 |
黃厚銘 (社會學系) |
電競作為運動如何可能 |
(註銷執行) |
108 |
黃競緯 |
高振宏 |
王重陽與全真七子詞作中的摧伏譬喻及其文學手法研究 |
108-2813-C-004- 056-H |
108 |
羅思敏 |
林桂如 |
從晚明出版文化論三怪故事演變:以馮夢龍「三言」三言為中心↓ |
108-2813-C-004- 052-H |
108 |
林顥倫 |
車行健 |
《詩經》中的情與慾--《國風》中的社會與男女 |
108-2813-C-004- 057-H |
108 |
李海菠 |
鄭雯馨 |
從教化論馮夢龍《三言》喪偶故事 |
108-2813-C-004- 053-H |
108 |
蘇庭萱 |
許文耀 (心理系) |
探討心理位移日記書寫於社交焦慮病人之改善療效 |
108-2813-C-004- 013-H |
109 |
楊鎮宇 |
曾守正 |
宋代回文詩創作規則及語言特徵 |
109CFA0200073 |
109 |
林芷欣 |
陳成文 |
時空行旅中的心靈圖像——論析漢魏六朝紀行賦作者的感知與寫作 |
109CFA0200085
|
109 |
朱怡璇 |
侯雅文 |
朱祖謀《湖州詞徵》的鄉土認同新論 |
109CFA0200068 |
109 |
吳彩如 |
鄭雯馨 |
孫希旦《禮記集解》的祭祀詮釋 ——〈祭法〉、〈祭義〉、〈祭統〉三篇為中心 |
109CFA0200053 |
109 |
郭芳妤 |
蔡欣欣 |
參與「賣藥團」經歷對臺灣歌仔戲演員表演藝術之影響探析 |
109CFA0200009 |
109 |
方品富 |
林桂如 |
佛教漢文學中的隱逸──以江戶初期艸山元政《扶桑隱逸傳》為例 |
109CFA0200036 |
110 |
余子緣 |
廖棟樑 |
等待:屈賦新探 |
110CFA0200022 |
110 |
許瑄筠 |
黃庭頎 |
《干祿字書》及《真草千字文》字樣比較研究 | 110CFA0200044 |
110 |
劉騏瑋 | 鄭雯馨 | 從楊富閔作品看臺灣喪葬禮俗 | 110CFA0200047 |
110 |
陳靖宜 |
宋韻珊 | 馬來西亞華語語音調查研究 | 110CFA0200049 |
111 |
蔡大研 | 曾守正 | 《史記》援引歌謠與歷 史書寫的轉向 | 111-2813- C-004-092- H |
112 |
蔡慧敏 | 楊明璋 | 漢唐小說空棺敘事研究 | 112CFA0200015 |
112 |
謝東翰 | 陳鎮洲 | 入學考試成績、個人特質與大學學系興趣表現之關聯性 | 112CFA0200019 |
112 |
鄭兆宏 | 廖棟樑 | 論屈原的視覺感官書寫 | 112CFA0200020 |
112 |
呂其樺 | 陳睿宏 | 論李鏡池的《易》學史觀 | 112CFA0200041 |
112 |
褚郅均 | 周志煌 | 沈從文文論研究——以民初報刊為視域的展開 | 112CFA0200076 |
112 |
陳彥儒 | 曾守正 | 清代李商隱文集箋注研究—兼論其駢文「於唐人為別格」的現象與特質 | 112CFA0200081 |
112 |
陳靖誼 | 高莉芬 | 臺灣當代網路小說中的神話研究 | 112CFA0200090 |
有記號者為得「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」者。